恒生中国行长宋跃升:推进大湾区金融服务一体化需各方密切合作与协调
分类: 最新资讯
窍门词典
编辑 : 窍门大全
发布 : 07-22
阅读 :114
▲恒生中国副董事长兼行长 宋跃升7月14日,由证券时报社主办的“2023中国金融机构年度峰会暨2023中国银行业年会”在深圳举行。作为深耕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服务机构,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简称“恒生中国”)副董事长兼行长宋跃升在会上发表了题为《把握发展新机遇,联动开启新篇章》的主题演讲。大湾区未来的发展机遇有哪些值得关注?金融机构可以从哪些方面发力来推动大湾区一体化的发展?基于港资背景的独特视角,宋跃升分享了对于如何构建高效便捷的跨境金融服务体系、促进企业发展和区域一体化的观点。中小企业为大湾区注入经济活力随着三地融合程度的加深,粤港澳大湾区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目前,广东的经济结构正在从过去的出口贸易,转型为高科技的制造,具体体现为贸易结构的优化和产业链的升级等。”宋跃升率先谈及的是大湾区的产业变化趋势。宋跃升同时指出,中小企业是大湾区未来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能够为大湾区注入经济活力,“大湾区有250万个微型企业,27万个小型企业,2.7万个中型企业,2021年中小企业贡献了广东省55%的GDP。”另外,大型企业集团云集在大湾区,也需要规模较大的中小企业体系,来承担合作商、供应商、生产商的角色。近期有关调研报告显示,除了大湾区的发展前景被看好之外,中小企业正准备在大湾区进行投资:80%的内地中小企业和60%的香港中小企业预计,明年将会有至少15%的收入用于投资大湾区。对于港澳中小企业来讲,两地的互联将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内地客户和业务机会。宋跃升表示,通过借助香港地区发达的金融服务基础设施与丰富的全球金融服务经验,大湾区也可以帮助中国建立更开放的金融服务系统,创造更多的金融服务机会。绿色金融走在前列“大湾区未来的发展机遇当中,绿色金融一定要提。”宋跃升强调。2017年,广州获批全国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经过5年的时间后,广东省的绿色金融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截至2022年末,广东省绿色信贷余额、绿色债券余额分别是2.2万亿和2957亿元,占全国余额的比重为10%和13%。“香港地区涌现了大额新增的绿色信贷,如2022年6月,恒生与华懋集团签订10 亿元港币的可持续发展表现挂钩贷款,助力企业在进一步实践可持续发展承诺的同时获得更佳的融资成本效益。”宋跃升分享到。他提到,在绿色债券方面,香港地区的规模和增速也走在前列,大湾区的表现好于全国总体平均水平。有关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7月31日,香港政府在绿色债券计划下成功发行了接近100亿美元等值的绿色债券。此外,广东省的绿色债券发行数量及发行额均位居全国前列;2022年广东省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仅次于北京市。核心在于互联互通宋跃升认为,大湾区的核心在于互联互通:政府推动主要城市形成合力,共同建立技术、创新和电商中心,同时通过政策提高地区内的流通性,推动人才招募、鼓励合作和投资。互联互通的金融措施也陆续出台。“例如跨境理财通、前海金融30条,推动两地的人才及资金的融通和增长,为投资者不断增长的跨境财富管理需求提供更多选择,也为企业跨境资金结算、并购融资等提供有力支持。”宋跃升指出,香港和大湾区可以成为国际国内大循环重要的耦合点,而香港作为活跃的离岸人民币中心,也将成为连接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重要枢纽。宋跃升强调,大湾区金融服务一体化的推进,需要内地和香港政府的密切合作和协调,在政策、人员流动、机构合作、科技创新和资金流动等方面加强联系,以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例如,在促进人员流动方面,内地和香港可以简化执业资质的互认和人员流动的批准程序,鼓励金融从业人员在大湾区内部进行工作和创新。同时,鼓励内地金融机构与香港金融机构合作开放双向业务,提供跨境金融服务,推动区域内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并促进内地和香港之间的资金流通,提供更多的资金渠道和产品,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此外,还可以加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的交流与合作,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金融科技在金融服务业当中的应用等。责编:李雪峰校对:王锦程